舌质和舌苔的颜色与全身营养状态、局部血流、唾液分泌及急性炎性刺激等有关,中医方面则与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的运行等有关。正常人舌象表现为淡红舌、薄白苔,因此舌头发白一般指淡白舌或者舌苔发白,异常时可见以下情况:
1、淡白舌:多主虚寒证或气血两虚证。淡白舌的舌体较肥大、舌边有齿痕者,常见于脾阳虚证。如舌体正常或稍小、舌面不多津者,则见于气血两虚证。
2、白苔:多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或是病邪在表。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多见于瘟疫病。
苔白且干燥者,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多见于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多见于痰湿困脾证。舌苔白滑而腐,多见于胃腑蕴热证。如果舌苔极稀薄,却洁白光亮如片片雪花堆积,称为“雪花苔”, 主脾阳衰败。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则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的危候。
另外舌头发白要分辨是舌体发白,还是舌苔发白。如果是舌体发白,提示肺脾气虚,如果是舌苔发白,可能提示存在病变。
1、舌体发白:也就是舌的肌肉发白,提示脾胃气虚、贫血等,多数情况和气血亏虚有关,提示肺脾气虚。可以遵医嘱使用人参、冬虫夏草、当归、黄芪、白术、大枣等中药,补肺健脾,恢复舌体的红润;
2、舌苔发白:考虑是痰湿内停证、脾气虚证等病证,或者是食积,可以引起食少、腹胀、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蜡黄、舌白苔厚腻等症状。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治疗,如果是痰湿内停证,可以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二陈丸,以及茯苓、苍术、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促进舌苔恢复正常颜色。
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如果吃了比较多的白色食物,如牛奶、椰浆、豆浆等,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舌苔上有所残留,就可导致比较厚的白色舌苔,可自行缓解。
2、外感风寒:如果在寒冷的天气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就可导致寒邪入侵体内,从而引起舌苔发白的情况。
3、湿气较重:如果经常居住在潮湿之地,可能会导致湿邪入侵,从而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湿犯三焦就可引起舌苔发白。
4、胃火旺盛:通常是因为吃辛辣、刺激食物过多,如辣椒、洋葱、大蒜等,导致体内胃火内盛,致使胃失和降,导致胃中浊气上冲,从而可引起舌苔发白、口臭等情况。
5、肝郁气滞:通常是因为长期情绪不畅、精神抑郁等因素,导致肝脏的宣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气机,从而表现为舌苔发白、口臭等情况。
早晨的舌头发白一般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舌苔发白的情况与晨起整个的机能还没有恢复,身体还处于一种休息以后的待恢复、待工作状态的一种情况,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处理,正常的梳洗进食以后,舌头发白的情况,也就可以改变了,也就可以改善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见于这种确实是脾虚,脾的运化机能比较差,水湿痰浊,不能运化,早晨起来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见到舌苔发白。
出现舌苔发白的情况,如果通过多喝水,或者刮舌苔的方式可以去掉,一般是饮食因素导致,不必特殊治疗。若不可去掉,一般与疾病有关,应及时前往医院明确具体原因。
舌苔发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服用药物、艾灸等方式来改善。
1、调整饮食
舌苔发白可能是由于进食了寒凉的食物,导致脾胃虚寒所引起。因此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进食寒凉、生冷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能够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舌苔发白的症状。
2、服用药物
如果患者舌苔发白的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温中散寒、健脾补胃的作用,从而改善舌苔发白的症状。
3、艾灸
如果患者舌苔发白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所引起,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足三里穴、关元穴、命门穴等穴位,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有利于改善症状。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推拿、针灸等方式来改善症状。建议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