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主切呢?
在日本平安年代,有一款贵族女性才能留的发型,流传到现在,已经挂上了“二次元文化”的标签。这一精致、神秘、古典而又在新时期负责散发可爱的发型就是姬发式。它指一种脸侧头发"一刀切”的发型,剪完以后看上去像漫画里的小公主,披散着头发非常可爱,而且显脸小。
“姬”在日语中有女性贵族之意,也是公主的意思,这也是“公主切”名称的由来。
公主切的发型有三个普遍要素:
究竟什么人适合公主切发型呢?下面我会从面相和骨相两点出发来解释。我会从面相和骨相两点出发来解释。
第一点,面相适合。
公主切适合小脸,而且最好有合适角度的下颌角+尖下巴+大圆眼。如图所示:
为什么说这种脸型适合公主切呢?来,我们反向分析一下,如果不是这种脸型却剪了公主切会怎么样?
因为公主切两边长鬓的存在,如果是长脸留了公主切,只会显得脸更加狭长,这种显示效果会是灾难性的大家可以自己脑补。所以,公主切适合这样的小脸。
同样,还是由于长鬓和刘海的存在,这时候会对五官有较高要求,如果没有类似于这样的挺拔鼻梁和大圆眼来中和一下,会显得脸部十分局促压抑。
最后,还是因为长鬓,长鬓要留到下巴以上的位置,需要长鬓来修饰下半部脸型,但又不可过长,否则会像前面说的,使得脸部过于狭长,所以长鬓最好不要覆盖住下颌角,以适当增加脸的宽度。长鬓的具体长度很难把握,而更难得的是,公主切发型需要漏出合适的下颌角和下巴。为什么一定要露出合适的下颌角和下巴呢?留有公主切的面部,上有刘海,两边有长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下颌角和下巴在下面突出一点,会让人的脸看上去像一个大圆饼,那种后果同样是灾难性的。不仅如此,虽隐蔽但在特定角度下可以露出恰当角度的下颌角,加上带有尖角的下巴,可以保证公主切发型的下半部分轮廓流畅,体现曲线线条的美学优势,丰富整体发型的层次感。
下面,第二点,我们来分析一下公主切需要什么样的骨相。
合适的头脸宽比,头部宽度要与脸部宽度拉开距离。
合适的颅顶高度,饱满头颅,尖头顶不可。
饱满的颞骨和不外突的颧骨。
关于头脸宽比,大家可能会想,难道人的头不都是比脸宽的吗?对,但也不对。我认为适合公主切的头脸宽比,头部至少要有二分之一范围的宽度都大于脸部的最宽处,才能算是合适的头脸宽比。
上图明显的头脸宽比不合适。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图,好看吗?非常好看!但是仔细看一下上图的长鬓,因为该女生的头脸宽比不足,长鬓的上半部分很明显出现了外扩的现象,如果放任不管,长鬓整体全部外撇,后果很难看。所以在上图中,不得已将长鬓的下半部分加以处理使之内收,这样的处理方法很巧妙,这样的效果也不错。但是我在开篇提到过,公主切的标签是精致、神秘、古典,这三个特点是建立在公主切能做到厚重头发保持着整齐边缘的美感之上,这样的效果需要两侧的长鬓保持平行整齐,从而起到包裹脸部的修饰作用。上图效果固然很好,但那已然是公主切的衍生品而不是公主切了。
其次,关于合适的颅顶高+饱满的头颅。颅顶高是指从发际线到头顶的垂直高度,饱满头颅指的是从各个角度看,头颅都要接近一个标准球体,所以尖头顶是绝对不合适留公主切的。上一段我说到,公主切的精致、神秘|古典是建立在公主切能做到厚重头发保持着整齐边缘的美感之上,保持着整齐边缘要靠刘海、长鬓和直发,而想要做到头发的厚重感只能以人的头型为底子。
公主切有三个普遍的组成要素:刘海、长鬓和长直发,因为因为这三个要素本就是呈正金字塔分布,如果头型较尖,就像上图这样,不论怎样打理 ,因为头尖,颅顶过高,发型的整体比例看上去都是失衡的。黄种人这方面就是先天吃亏,没办法,所以,结合前面提到的颅顶高度问题,头脸宽比问题,这一连串的特质如果一个人都拥有,就是那些颅顶足够高、颞骨长得足够鼓所以头包脸并且包得好好的东亚女孩们,祝贺你们,你们都是幸运儿。对于黄种人来说,优异的骨相实在难得。
饱满的颞骨保证长鬓的上半部分没有离开人脸,不外突出的颧骨保证不会顶出长鬓使长鬓的下半部分离开人脸。我们看一下例子。
首先,这个长鬓有点过长,但也很好看。主要问题是该女生颧骨外突顶出了长鬓,使得长鬓的下半部分与脸部产生空隙 。可见只有流畅的脸部线条,才能让长鬓紧贴在脸上,才会有公主切的整齐美感。 甚至,如果长鬓被过分顶出,会显得脸上小下大,后果很严重
以上就是公主切发型对骨相的要求:合适的头脸宽比、合适的颅顶高度+饱满头颅、饱满的颞骨+不外突的颧骨。